《干法》读后感

最近看了下稻盛和夫的《干法》,记录一下读书心得。这本书感觉是写给正在工作的人看的书,主要内容就是在介绍热爱工作。
虽然此书有六个章节,核心都是围绕着热爱工作来的,前两章讲了我们为啥要工作,之后的几个章节在说怎么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比较有启发的一些文中片段:
1.我的人生中曾遭遇过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恰如奥赛罗棋盘上的黑棋一下子返归白棋一样,困难和挫折后来都变为成功的基础。现在回顾起来,我感觉到,当初认为痛苦的事情后来全都给我带来了好结果。
感想:首先觉得这个比喻真的很传神,玩过黑白棋(奥赛罗)的都知道,往往最后的落子可能就是决定这场棋局的胜负。但是这个关键的落子其实是基于之前的排兵布阵,才能有最后的绝杀。
稻盛和夫将自己之前所付出的努力,吃过的亏,上过的当当做是胜局前的布局,以此也是激励自己,激励读者,不要畏难不要放弃,最终关键子一落下就会发现之前的所有都是值得的。

2.松下新之助提出的水库式经营:大量降雨时,如果雨水全部流入河里,河水泛滥引发洪水,就会招致大灾。如果将河水存进水库,根据情况放流,那么就不仅能控制洪水泛滥,干旱时还可以防止河水断流。这样,雨水就得到了有效利用。所谓“水库式经营”就是将治水的方法应用于经营。
稻盛和夫停了松下先生的演讲,向松下先生提问怎么才能做到经营富余?松下先生沉默了一会告诉稻盛说要多想。旁人都笑着觉得松下先生是答非所问,后来稻盛和夫悟出来松下先生是要告诉他,如果真的有很强烈的意愿想做一件事情,就要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感想: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其实也非常普遍,长辈或者某些大牛跟你说了一些战略和方针,我们很多时候却只想知道实际上应该怎么做。然后如果别人没有说具体解决方式,就觉得别人说的话很空,不切实际。这里我觉得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方案,
别人说的战略可能大方向是对的,但是结合实际情况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只有你自己清楚,需要自己多思考,而不是去期待他人直接给你解决问题。在说下稻盛和夫自己的感悟这一块,如果真的有很强烈的意愿想做一件事情,
你就会千方百计的去实施。这个其实也是印证了《干法》的核心思想,首先你要热爱,然后你就有无穷的力量了。确实是这样,就拿自己举例子,心血来潮想弄下机器狗玩,单纯因为从公众号上看到了一篇博客而已。但是这玩意像是埋在心里很长时间的一颗种子,刚好在我看到这篇博客的时候发了芽。
确实很想弄一个机器狗,所以才会去查看各种资料,购买零件,自己开始捣鼓,拼装。即使我之前从来没有一点机器人方面的经验,而且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不光要编程,还要学习ROS(机器人操作系统),学习树莓派,
还有各种自己从来没接触过的什么舵机,各种控制器,电压电流之类的东西。但是心中有热情,想去把一件事情弄出来,真的就不在乎什么自己会不会,困难大不大了。这种感觉真的在自己特别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能深刻体会到,
热爱真的是做成一件事情的前提。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哪吒-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本来是医科大学的毕业的,也是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动画,辞职在家待了三年,做出了一些得到他人认可的东西。先不说他所作的东西的成果,辞职在家三年,没有工资,
想必要受到旁人的嘲讽和冷眼,一个有手有脚的年轻人,整天呆在家里靠父母啃老算什么事?这种类似的负面评价和言论,肯定听了不少。但还是热爱啊,没有人能阻止他做他喜爱的事情,最终也得到了奥赛罗的收官之战的胜利。

3.“既然桌面是长方形的,资料的放置应当与它一致,才显得协调,否则,感觉就不舒服。资料摆放要与桌边对齐。”
感想:这个是稻盛和夫对摆放资料的偏执,书桌上的资料摆放这种小细节都要调整过来。可以想到如果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有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和表现,稻盛和夫肯定也是会受不了,
要按照协调统一的规则来进行。这种小细节都会精益求精的人,在大事上更能凸显出所作产品的精细。再想到自己的话,其实没有这么严格要求自己,就像自己想做到早起早睡这种事情,能起来就起来了,没起来就把闹钟按了继续睡了,经常熬夜也是生活的常态。得过且过,佛系看待事情,确实和伟人差距很大。如果是我自己的桌子上资料放歪了估计我连觉得放歪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的想法都不会产生吧。对自己还是要求要严格,已经成人了别人也不会对你有多么大的限制,自制力全靠自己。这点还是要慢慢养成习惯,用好习惯来慢慢控制自己。

4.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感想:这个是稻盛和夫对于一个项目,一个新事业的开拓流程,选择用人的方略或者说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策略的方法论。首先开始准备做事情的时候,要乐观要充满希望的去看待一个事情,
这样才会有动力去把事情给做好做成。当真正准备开始着手计划的时候,要悲观的计划,所谓悲观我这里的理解是要考虑到各方面的问题,做好最坏结果的打算。一个项目能不能成有诸多因素影响,把所有最坏的情况都考虑好,这样把任务拆解去实现的时候,团队中的每个人才知道会有哪些问题,应该做好哪些应对的措施。提前想到问题的可能性,也可以减少实施过程中在反复去调研,解决问题的时间。最后大方向都定下来了,计划也处理好了,开始实行的时候又要开始展现我们的乐观天性了。基本上乐观都是为了提供动力,给大家打鸡血,让大家遇到困难时能不畏艰难,保持高度的热情去完成事情。这个方法论我觉得很实用,对于自己来说基本上全程乐观,现在看了这个方法论,觉得做计划也就是列出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说,确实是要持有最坏打算的态度,把什么坏情况都考虑进去了的话。本来项目要求做到60分,你做到了90分,出现了其他意外情况给你扣了20分,也还是能保持项目的成功交付。相反如果乐观的计划,项目要求60分,你想想55分也差不多吧,就这样应该可以混过去。这样出现一点意外情况的话,给扣个20分,就直接不及格出局。

5.放眼自然界,不管什么动物、什么植物,不在拼命求生存的物种并不存在。只有我们人类才会心怀邪念,贪图享乐。
感悟:这句话仿佛醍醐灌顶,说的很有道理啊,除了人类以外大多数生物都在为生存而拼命努力着。就像以前中学生物书上说的故事一样,每一只羊在太阳升起来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想的就是比最快的狼跑得还要快,才能不被吃掉。每一只狼想的必须比跑得最慢的一只羊跑得还快,否则就会饿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依然存在,但是我们不怎么担心自己的明辉丢掉。或许我们只要工作不犯错,正常工作就不用太担心生存问题,这样也许会让我们失去上进心,变得不像动物一样拼尽全力去生存,变得悠闲散漫起来。其实想想人类面临的生存问题,竞争问题一点也不小,社会的资源总是掌握在那20%人的手里,统治权也是在少数人手里。如果一个穷人不思进取,本来起点和视野就比富人要低,不思考怎么向上,就会一直生活在底层,也无法突破自身的阶级。如果一个富人不思进取,但依靠吃老本和能接触到的高质量社会资源,优质的教育资源也许也还能撑好几代。这么看来,穷人更加要倍努力,好好学习,提升自我
才有可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过上好日子。之前看过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每个基因都是自私的,它们要不断的扩张,复制,在更多的生物群体中存在,在生命中延续下去。
基因又是依附于生命体的,所以生物早期竞争就是谁生得多,谁能活下来的概率就高。随着生物的发展,生物的机能也越来越复杂,生物进化出了各种适应环境甚至能改变环境的机体。
慢慢的像人类这样的生物的话,其实已经不需要依靠数量来保证生存,保证基因的延续了,因为人类足够聪明能适应环境,改造出适合自己的环境。这就像咱们国家早期,没有计划生育前,都是一家好多口人,多生一些用来养儿防老。而到了现在,鼓励二胎都有很多人不愿因在生孩子了,因为养孩子的成本太高,多生几个就有很大的负担。如果足够有钱可能就会多生几个,没钱就少生几个,这样看来这其实也变成了一种竞争。富人能够生更多,保证基因和家族的延续,穷人少生一些相对来说降低了基因的延续。当然这只是推测用来说明一下竞争的情况,毕竟现实更加的复杂,很多地方穷,养孩子的成本也很低,可能会多生一些。